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上海 > 生活至上 > 白相ZONE

11月11日无忧“光棍节” 我单身,我快乐!(图)


  “11月11日”,又是一年“光棍节”。“1”=“single”,意为“单身的”,“一个人的”。这年头,单身光棍族的数量与“光棍节”的流行度成了正比,这个族群正迅猛地在量上扩张蔓延,其中,也不乏各类优质单身男女。

  虽说“单身”听上去冷冷清清,但却并不代表不幸福,不快乐。相反,这群单身光棍族,正以一种积极的形态,努力快乐地生活着。他们高呼:“单身万岁!”

  越来越多人选择“主动单身”

  今年24岁的小陆,出身名校,是沪上一家知名报社的记者,她的MSN个性签名栏,常年显示“黄金资深单身女”。

虽然自认情感丰富,情商至高,却并没有太多的恋爱经历。距离她上一次恋爱,也都已经有些年头了。身边倒是不时会有朋友、亲戚催促:“怎么还没对象啊?”但是,小陆每次都笑嘻嘻地答:“找不到!”事实上,单身的小陆,并非身边无人追求,只是,这些追求者的爱慕情思对她而言,更似革命友情。至于恋爱,始终缺了点什么,因此,与其勉强在一起做伴,倒不如自己欢腾地过单身生活。面对即将来临的“光棍节”,此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道:“又要Pocky Day啦?又要我为大家送Pocky了咯,要的人跟我来报名,节日当天我来派发。”小陆属于典型的因为单身而快乐,更因快乐而单身。

  36岁的G先生,大学老师,离异,有过一场婚史,如今,带着才10岁的儿子,父子俩过着滋润的小日子。按照简·奥斯丁的说法:“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显然,这条真理在G先生这里得不到证实。他说:“我并不想再婚,目前一个人的生活状态非常协调,勿需改变。”G先生,平时除了上课,还担任某家影视制作公司的美学顾问。工作之余,儿子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最热衷的休闲活动,就是带领儿子一起做运动。

  目前,都市里,像小陆和G先生的单身人群并不在少数,反而正在以惊人的数字增多。据悉,早在21世纪初,上海就已经迈入第四次单身潮。数据显示,和多年前大多数光棍因为自身条件不好,无法找到合适伴侣的情况不同,如今的光棍约有七成是主动选择成为单身;从年龄层次上看,30岁以上单身的占了8.3%,这个数据也比几年前有所增加。单身族女性多于男性。而据抽样调查统计发现,白领的单身比例高于已经工作的单身者,荣登单身榜单第一名。单身族的结构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单身大军更凸显出了以下四大特征:规模越来越大;文化层次、收入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从“被动单身”,转变成“主动单身”;单身一族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文化特质。

  专家观点

  单身,是生活选择,而非身份标签

  我们都知道,人,不能离群索居,每个人都活在各式各样细细密密的人际网络中。同时,人也是一种会渴盼独处的动物。人的心灵不断在社交与退缩、喧嚣与宁静、分享与私密之间摆荡,动极思静、静极思动,正如心理学家魏斯汀所说的,每个人都必须“在独处与群居的需求间,不断寻找平衡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适度的独处绝对有益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有很多美好之处,但它同时也会带来压力和疲惫,需要回到一个人独处的放松和自由来加以调节。

  随着现代人对物质的需求提高,对精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恋爱与婚姻是物质和精神两种要素同时构成的一种模式,两大因素,若是一个没有达到平衡,现代人都可以选择保持单身。这就说明,对现代人而言,单身仅仅只是一种生活选择。而单身的生活状态,不过是一种自我的独处方式。现在的单身大军,大多都有着非常健康乐观的独处方式,发呆、沉思、做运动、写日记、听音乐、看电影、画画、唱歌、跳舞、上网、种花、养鱼、看星星、打坐、冥想、发泄情绪、放声大哭、睡大觉……独乐乐得不亦乐乎。

  李国瑞:单身增多是社会进步。

  对于如今单身军团扩张的现象,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李国瑞说:“撇开传统看法,单身率与离婚率的增高,说明一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不再迁就压抑自己,而是更关注自我价值,与自我个性的和谐。”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单身队伍的壮大,会让社会组成结构变得不和谐。但是用发展的眼光,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这反倒是一个进步的好现象。许多主动选择单身的年轻人,更注重个人的心理和谐。择偶涉及的面极为广泛,年龄、性格、文化、教育程度等等,单身族群大多都在内心设定了理想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设定,也可理解为他们对自我的追求,一种个人主体心理需求。他们不会以别人的意志为中心,去勉强接受一段感情,而是从自己出发,寻找自我价值与个人幸福感。

  顾俊:单身,只要别人愿意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先生,对如今单身现象的普遍化,持有非常宽容的态度:“常言道:‘人有三孝,无后为大’。这句话,显然批判了现在的单身现象。但是,我们应该站在尊重他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只要别人愿意,选择单身也是应当得到大众的理解。”

  张儒平:单身文化与传统相悖

  同济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张儒平,则从道德角度进行了分析:“单身这一概念,是西方社会的病态文化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渗透,这显然与我们崇尚的文化相悖离。但在一个进步的社会,我们并不排斥它的存在。

  

(责任编辑:麻根志)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奥运 珠峰 福娃 母亲节 印花税 火炬 日本 赵薇 外遇 股票 金晶 陈冠希 谢霆锋 CNN 中国足球 张柏芝 姚明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