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上海 > 上海访谈间

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讨论之史兆梁

《市民与社会.变化》之“家庭模式的变化”

史兆梁:构建和谐家庭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市民与社会》节目将陆续请到三十年间的代表性人物,一起探讨三十年的变化。

搜狐网友可回帖向嘉宾提问,参与节目。 节目中主持人会选取搜狐网友有代表性的提问,与嘉宾进行互动。

嘉宾简介:

   史先生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上海家庭里,排行老三,父亲解放前曾在外资银行工作,一家老小住在老西门的一幢石库门里。到了改革开放初期,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不仅是三世同堂,而且达到了20多位。今天,当史先生重新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发现自己保留的关于老房子的影像资料非常少。为什么?史先生说“在那里住得太久了,觉得能够出来就像胜利大逃亡,根本不觉得留恋”。如今,史先生已经在莘庄有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三口,人均面积达到50多平方米。而他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有了自己的住房。像史先生这样亲眼见证家庭模式变化的人并不少。从三世同堂到三口之家,再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丁克家庭”,甚至不少中年人因为孩子出国而提前进入了“空巢期”。

点评嘉宾:

   王晓玉,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下文中秦为主持人秦畅 史为嘉宾史兆梁 王为点评嘉宾王晓玉)

嘉宾史兆梁和点评嘉宾王晓玉
嘉宾史兆梁和点评嘉宾王晓玉

嘉宾史兆梁
嘉宾史兆梁

 

石库门里的大家庭

秦:史先生,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而且一过就是55年?

史:对,我1947年出生在老西门的寿祥里,一直到2002年动迁搬走,整整55年。那时我们是一个核心型的大家庭,三代同堂,跟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到我们这个年龄时,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孩子就少了,但我们兄弟姐妹一共有5个人。生活在一起,那是很和睦的。

秦:恩,那是十几口人啊,那您现在是脱离了十几口人的大家庭生活了,现在史先生和妻子、儿子三口之家生活在不是市中心了,搬到了莘庄,现在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平方了?

史:现在住房变化太大了,我以前在老西门的石库门住了9平方,叫“亭子间”。现在在莘庄买了商品房,是188个平方,三个人一下子就增加了20倍。

秦:非常恭喜你,以前人均才3个平方,现在人均60多个平方了啊。那王老师,您现在的家庭模式是大家庭还是小家庭?

王:我现在和史先生也一样,是小家庭了,儿子长大了结婚了,儿子的儿子也长大了,我和我先生现在住在七宝,也是郊区,房子也不小了,当然不如史先生那么大了。

秦:你们是2个人的家庭模式啊,那人更少了。

王:对,人均可能比史先生多一点,儿子另外买房子了,呵呵。

秦:我知道石库门是很典型的上海住房代表。很有意思的,底楼有厨房,厅堂,二楼是房间,现在叫主卧,以前叫前楼,还有个亭子间,亭子间上面还有个晒台,晒台上面还有个阁楼,“老虎窗”,史先生你小时候是住在哪间里?

史:那时候我住在三层阁楼的,因为我奶奶住在亭子间的,老人走路不方便,我奶奶是小脚女人嘛,所以住亭子间。

秦:二楼是爸爸妈妈住的,三楼可能都是孩子们住的,长辈住在亭子间里,长辈去世了,您是75年结婚的,结婚后也住在石库门房里,那时你家里住了多少人?

史:当时姐姐她们都在外地读书,弟弟还在上山下山在崇明,我就跟我大哥,爸爸妈妈住在一起。最多时住了15个人。

秦:15个人啊,你们家不是3户人嘛,怎么会15个人?

史:我姐姐的孩子都在这里,等到他们长大了,才跟着父母去外地读书了。我结婚后也生了一个儿子就住在亭子间。那时人口经常变动的,高峰期15个人生活在一起。我们当时一直被评为南市区的“五好家庭”。那时我们还烧煤球炉的,要烧我们十几口人吃的饭,我妈每天拿了菜篮去菜场买菜,回来烧饭,等着晚上我们回来一个大圆桌吃饭。

秦:我去石库门房子里做过客,很有意思,周围都是厨房的煤气灶,碗橱之类的小摆设,看上去已经没什么空间了,稍微收拾妥后一会就能变出个大圆桌来,基本上占据了房子三分之二的地方啊,大家就坐在旁边,十几口人一起吃饭。王老师,那是不是当初上海家庭的一种模式?

王:这种模式非常普遍,因为住房狭小但阻碍不了人口的增长,一代人之后生儿育女,孩子长大了,又生儿育女,所以三代同堂是经常的事。

秦:您看,孩子有孩子,都三代同堂了,怎么会没有机会搬出去呢?那他们怎么没想过像自己的祖辈一样,我有我自己的房子?

王: 那时没有机会,像史先生在老石库门房里住了55年,你去老住民那里调查一下,这种情况很普遍,不是结婚了就有自己的房子,那时住房分配是这样的如果子女的父母有房子住,那单位就不分配房子了,而且当时社会消费不高,所以你有人均3-4平方的住房啊,单位就不分配了。像史先生结婚住在亭子间,说明他们单位已经调查过了,你有结婚的地方,不至于和父母住在一个房间里。史先生的情况算很不错了,有些情况一间房里用布帘把它栏开来,或者用三夹板给隔开来,甚至还有搭个小阁楼。比如老式弄堂里,孩子长大了要结婚,怎么办呢?阁楼本来就可以当床,所以在地板上铺上被褥就算了,要不就是中间隔,要不就是上面下面隔,条件差的还有的是。

史:我们那时有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单位可以分到浦东去的,我那时有单独亭子间可以错开的,还算凑或。一方面分到浦东不想要,另一方面比我困难的人还有很多,所以就让给别人了。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昂)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奥运 珠峰 福娃 母亲节 印花税 火炬 日本 赵薇 外遇 股票 金晶 陈冠希 谢霆锋 CNN 中国足球 张柏芝 姚明

说 吧更多>>

史兆梁 | 王晓玉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