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上海 > 上海新闻中心 > 企业资讯

有水的地方就有纳爱斯

来源:搜狐上海
2011年02月14日17:35

  (四)如水文化以人为本,要贴近现实,深入人心,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在现实生活中与员工分享发展成果。现在做企业都已经清楚注重用户的重要性,可有没有想过,如果企业自身的员工得不到尊重,利益得不到保证,能真正服务好用户吗?因此,纳爱斯的如水文化,首要的就是善待每一位员工,实实在在解决他们的工资待遇问题。年初我们已经决定提高计件工资标准,已经商定在新征土地上建员工宿舍。接下去,我们还要进一步调整分配制度和办法。如果政府放宽准入标准(武汉已经试行),让企业来建保障性住房,纳爱斯也会在第一时间提出申请,来解决员工的安居乐业问题。

  第二,从长远发展角度帮助员工设计和安排未来。我们深知员工工资待遇的提高最终是由其劳动质量决定的。随着企业管理的提升,结构的调整,设备和工艺的改造,员工将持续不断地细化分工,员工结构将产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近年来我们一直要求员工要努力学习,并不断地加强培训,现在给大家压力就是为大家的将来考虑。毋庸讳言,这是为了员工,也是为纳爱斯。纳爱斯是一家没有社会背景、不掌握资源,也没有区位优势的企业,唯一的优势就是员工。如果有一天员工不发展了,纳爱斯还能前进吗?

  第三,必须用如水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教育和激励员工。让我们的员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帮助别人,回报社会。因为没有大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就不会有纳爱斯的发展。要用纳爱斯精神去倡导社会的新风尚,成为如水文化的宣传者、丰富者、实践者。纳爱斯的企业文化展示厅去年已接待了国内外来宾2400余人,《纳爱斯报》、《纳爱斯青年》、纳爱斯网站,以及去年新增的更多视频展示平台,时时激发着大家的热情,刻刻感召着前行的力量。纳爱斯的企业宣传画册《如水纳爱斯》去年也问世了,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但仅此还不够,新的一年还要进一步提炼编撰纳爱斯如水文化手册,将纳爱斯发展历史上的宝贵经验与财富进行总结、提炼、发扬。特别要注意视频展示台、宣传窗、网站的创新提高,要贴近纳爱斯的实际,贴近纳爱斯的员工,成为大家展示才华,抒发情怀、心神向往的平台,犹如手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一样。纳爱斯的如水文化要成为员工的精神支柱,纳爱斯要成为大家未来的寄托。

  今日的纳爱斯已经不是昔日的纳爱斯,我们的经济实力年年在增长,基础更为巩固,向心力与话语权与日俱增。站在新的平台上,我们对经济发展的变化认识更为系统,制订实施的政策更为贴近市场而有效,协调、掌控和把握的能力更加到位。特别是我们一大批在纳爱斯如水文化的熏陶下,从最基础做起的,具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年轻人,进入重要岗位,都在静水深流向大海,悄然进行、日复一日的不为人知的深流,加快着流向大海的速度,这个大海不是别的,是市场经济的大海,是我们的既定目标。

  三、大海里的一朵浪花

  纳爱斯是市场经济海洋里的一朵浪花,因为浪花与海洋融为一体永远不会被蒸发,市场经济海洋正因为有着诸多像纳爱斯一样的浪花而显得波澜壮阔。纳爱斯眷恋市场,是因为其命运与市场息息相关,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

  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有目共睹,已经连续30年保持10%的年均增长。究其原因,是中国走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以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总框架包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发展模式。按照马恩经典理论,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超越性,故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事实上的不匹配;而社会主义包容资本主义,弥补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错位。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以及中国产品竞争力的增强。但与此发展的同时,负面效应也进一步显现,我们已经意识到,这种以低廉劳动力、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之路是难以持续的。因此,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所以就有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重新平衡经济发展的格局。希望拉动内需,缩小贫富差距,共享发展成果;希望遏制通胀,特别是房价的过快上涨,创造和谐幸福的环境;希望促进节能减排和企业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进入中国创造;希望利用高科技开发新能源,在未来竞争中走在前列等等。但往往事倍功半,甚至相左,这是为什么呢?瓶颈在哪里?应该追根溯源找一找原因。

  我国的改革开放起始于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当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争论的焦点是,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最后统一思想,定位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为有了这个定位,才引出一系列众多改革,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门,才有了今日的巨大经济发展成就。当时的情况是,我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百废待兴,现在情况则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遇到了瓶颈,虽然历史的发展阶段和性质完全不一样,但如何统一人们的思想,走什么发展路径,需要具体定位的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是现在我们要有一个类似“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法一样,确定具体的经济发展方向和政策定位,这样我们的一切工作才有目标和标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行转型经济的提法进行汇总和提升,从“世界工厂”转型至“世界市场”,也就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为“世界市场”来突破瓶颈,以此指导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世界市场”的定位有利于进一步统一人们的思想,转变观念。世界市场的定位首先是能扩大消费,切实拉动内需。因为市场经济是消费推动的经济,而不是靠投资拉动的,而世界市场首先理应是消费的中心。这种定位有利于资源要素公平、合理、高效地配置。在竞争要素高度市场化产业里,一时投机很快能被市场自我纠正,并回归良性,比如曾经的互联网泡沫;而在资产要素被政府把持的产业里,投机却有可能转化为产业的结构性扭曲,很长时间里都会像一个怪胎,比如房地产业。如果讲市场调节也有失灵的时候,那么,这种失灵的背后是政府监管的缺失,非市场之过,因为规律是不会失灵的。因此,这种定位也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归位。真正集中精力在游戏规则制定和监管上,成为社会财富的守夜人;真正解决当前政企不分的顽疾,让凯撒归凯撒,人民归人民。政府去配置资源是做了不该做也做不好的事,因为世界公认政府投资是低效率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已经给出了证明。

  “世界市场”的定位有利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如果有市场的资源和引导,我们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就会从容淡定得多,更不会去纠缠市场是换不来技术的这种伪命题。换不成就是双方交易条件不能满足,或者可以这么认定,市场换不来技术的市场是假市场,技术不能市场化的技术是假技术。对照自身,我们是可以找到自己的路径的。

  比如我们在杭州建研发中心,承担设计的国际公司首先问我,这个研发中心的定位是什么?我告诉他,硬件条件要符合国家级研发中心的设计,软件平台要开放、包容、面向市场,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研发的技术有两种,一种是产品技术,一种是开发能力。简单理解就是鱼与渔的关系。我们需要产品技术,但更需要培养开发能力。我们从源头上去设阵布局,把与市场接轨的口子挺上来,是我们相信,有一天世界市场会移过来,我们就能持续发展。这是一项“种子事业”,5年、10年后会给集团做出重要贡献。对于集团来讲,用高投入支持创建面向市场的平台是一项很大的负担,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把它视为一项长期的财富,也是今后发展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纳爱斯认为市场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源泉和动力,离开市场的调整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得要领,是调整不了的。比如讲浙江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是世界市场,阿里巴巴的淘宝网是世界市场,是真正能引导企业产业升级的地方,真正解决就业的途径。如果国家层面能真正明确世界市场的战略定位,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提升类似这种市场平台的高度,扩大影响力和市场交易的附加值,另一方面要举国家之力,建立世界市场,确立中国的运输、信息、金融等在世界的中心地位,那么,我们经济结构的调整就能有的放矢,才能理顺制造业过度消耗资源和对环境的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就因此得以改变。我们是处在具备这种基础条件和正在形成这种条件的历史时期,是看我们政治胸襟和博大的包容度的时候了。

  “世界市场”的定位,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地位,实现经济繁荣和民族的复兴。中国去年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GDP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象征,却没有引起国人很大的兴奋。做企业则更明白,在经济发展阶段中,我国经济仅仅像一个刚完成原始积累的企业,今后的道路还长着呢。而世界市场的地位则是影响发展更为重要的问题,当年大英帝国崛起,是因为世界市场在英国,而今美国强大,也是由于世界市场在美国所支撑。日本已经多年GDP排名世界第二,但一直没有形成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突破不了这个瓶颈,去年被我们超越,日本经济由此也被称为“失落的10年”。历史上,中国在1820年就是世界上GDP最大的国家,但20年后,中国被英国打败。当时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七国的GDP,还不到世界总体GDP的十分之一。所以,英国的崛起是其内在制度,使其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而不是英国的GDP,最终英国也是凭其英国世界市场的地位和体制打败了大清帝国。

  因此,我们应该把世界市场的地位作为我们经济战略转型的定位来理顺各方关系,并作为标准来取舍各项工作,来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们真正做了,就无须他人来承认我们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更不应该做那种中国制造的产品出口转内销,国人忙着境外“打酱油”、中国海关急涨税、外国海关忙退税,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竞争促进了社会进步,但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双赢,符合科学发展观。纳爱斯是市场经济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懂得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虽然无法左右大海,但却能够浪花欢腾,闻涛起舞,每每走在前面,甚至不惜碎身撞岸,去探索前进的路线。我们之所以如此强烈地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因为中国一旦成为世界市场,我们“有水的地方就有纳爱斯”的宏愿就会得以实现。

  四、瑞雪兆丰年

  年前丽水下了场十年未遇的大雪,一时雪花飘洒,漫天飞舞,短时间就积了很厚的雪,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随即我看到了众多媒体跟进报道,基本围绕如何抗雪灾、表扬交警、电力、环卫工人等等,这无可厚非,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场厚雪,在纳爱斯却呈现了另外的一番景象。大家认为下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既净化了空气,又送来雪水润泽万物。冬雪还能杀灭各种细菌、害虫,给庄稼保温,保来年有个好收成。所有人都兴奋不已,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厂区内一时间出现了很多雪人,千姿百态,有兔斯基,有骏马,有工人,还有驾着马车送礼的圣诞老人等等,玩雪打闹,嬉笑声一片。我们的新闻中心,用摄像机记录了这些难忘的镜头,编制成专题片《瑞雪兆丰年》,看了让人心潮起伏。同样的雪景,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情景,这是与承担的责任有关,还是社会的心态?纳爱斯当然希望大家都有个好心态,有个好的心态,才能让理想照进现实,才能在失意时看到希望。因为这是个希望的时代,瑞雪兆丰年。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陆曼)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对话大师解读苏格兰单一麦牙威士忌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