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华的部分代表作品 |
细数起来,与林导演合作过的明星大腕的确不少。
2011年为纪念“非常林奕华”20周年的生日大戏《红娘的异想世界在西厢》是二度与刘若英的合作,两人的第一次结缘是在8年前的《半生缘》。从《张爱玲请留言》到《新倾城之恋》到《半生缘》,对张爱玲,林奕华是有迷恋之情的,否则怎会前后八次改编她的作品,还曾因为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领奖时他的感言是“张爱玲,我们拿到了”。
2005年与黄耀明、许茹芸合作《恋人絮语》,至今未在大陆有过巡演未来也许也不会有。
2008年蛰伏20年首度回归舞台的张艾嘉与林奕华合作了《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她说“林奕华是那个可以分享我的文字、读懂我心灵的人”。
回想这些年与这些人的缘分,林奕华说“戏剧就是创造缘分,而缘分就是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做对的事情”。
【访谈录】
主持人:你进入舞台剧这一行有30年了,怎么一直保持创作激情和灵感?
林奕华:可能是因为从30年前到现在我整个人从精神层面来讲都没怎么大变过,不是说我长了岁数就觉得自己是个前辈应该怎么样,我还是觉得自己是个中学生,我觉得保持一个学生的心情对于学习对于蜕变是非常有用的。我很喜欢贾宝玉,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跟别人隔开,还是觉得任何事情都可以从中学习。学习就是可以让你永远青春的秘方吧,就像活水一样,流到哪里就哪里。有时候我觉得灵活很重要,如果你能带进别人的处境去看他的感受或者他的经历的话,有同理心人就会变得宽广。虽然我也不是百分之一百开心的人,但是起码我能保持我的房子里面三分之二的窗子是开着的,那我的人生算不错了。
主持人:30年都在这个圈子你不会觉得腻吗?
林奕华:不会,因为戏剧就是人生,如果你觉得有腻的时候就会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了。老实说我的生活圈子和我的世界还是小的,世界还有那么大,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人,到处都有新鲜的事情。有时候好像这个环境被规范在一个领域和范畴里面,我希望我能在这个范围里面做出一些什么来,就必须要先聚焦在某个地区,比如探讨华人的文化,一些生活现象,这个民族的心态和价值观。如果给我机会和时间的话,我也想冲出这一块,我的兴趣点很多,喜欢建筑、时尚、美食、动物心理学等等,这些东西可以放在戏剧里面,也可以不放,所以不会腻。
主持人:这么多年做舞台剧给你带来什么收获?
林奕华:我觉得最大的一个人生的收获就是不断更新的自觉。当我做导演的时候我要安排观众的位置、演员的位置、舞台上所有的元素在恰当的位置,大家才能从对的位置看到对的事情,但是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要重新洗牌,所以不同角度的转换就会让我的思想非常灵活,也就是说当我看到一件事情或问题的时候我不会死守在一个位置上,不会被我的主观完全控制,如果能常常允许自己换个角度去看事情的话,它也是逼着我去变成一个哲学家,如果我今天没有做戏剧的话,如果光是写作的话我也可能变成一个哲学家,但是做舞台剧的话,你必须还得是个生活家,因为他必须要拉近跟观众之间的关系,生活的语言或者是语境要掌握的非常好。
主持人:这么多年你创作了这么多作品,有哪一部是你最满意的?或者有你觉得不够理想的?
林奕华:我一睡不着就把以前的作品拿出来看,结果就更睡不着了。我只能说作品是分阶段的,比如对内地观众来讲,他们刚接触我的第一步戏是《包法利夫人》,最近我也在把整个戏的创作记录编成一本书,我也拍了一些视频重新剖析这部戏,我觉得它的确是一部很独特也很有代表性的戏。我在台湾开始做四大名著的时候,做了一部《水浒传》,9个男人来演108个好汉,因为1+8=9,这部戏对台湾观众来讲可能在戏剧创作的历史上有特别的意义。
张艾嘉是我的偶像,我与她合作了《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还有新生代偶像郑元畅,我觉得可以让两代的偶像在舞台上飙戏也非常有意思。到现在这部《贾宝玉》,何韵诗她可以带着这部戏跟大中华的这么多不同的年轻人交流,这个意义也是非凡的。所以每部戏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它出现在这个时间点上,而这个时间点又跟那些人包括我自己有一种生命上的交汇,意义都不一样。
其实戏剧很重要一点就是创造缘分,中国人把缘分说的很玄,其实我觉得缘分就是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做对的事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