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至上 > 白相ZONE
商业时尚 | 角色 | 访谈间

岁月相框:看老照片,读旧上海滩城事(11)

2012年07月24日18:24
来源:搜狐上海
  【题记】作为一个80后土生土长在上海的文艺青年来说,对于历史我总是充满着尊敬与惶恐。伴随着足够多的好奇心,闲暇之时我总是会去挖掘那些淹没在岁月长河中的上海滩故事。我爱上海,我想了解她的一切,以及有关于她所有的故事。本周奥运会即将开幕,这届奥运会将于英国伦敦召开,小编也就此应景一番,带领大家看看上海的英式老建筑吧!

  亚细亚大楼:外滩“第一楼”

过去的亚细亚大楼  [保存到相册]

  建筑历史:亚细亚大楼位于上海市延安东路外滩,中山东一路1号,上海解放后由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使用,一般也叫"冶金设计院大楼",而年纪稍大的人仍习惯称它为"亚细亚大楼"。此楼建成于1916年,高7层,是当时外滩最高的一幢建筑,且又取得中山东路1号的门牌,故当时也有人称它为"外滩第一楼"。

 如今的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保存到相册]

  上海开埠后,此地原是英商兆丰洋行的产业,约1899年,被另一个叫麦边的英国商人买下。到了1913年,麦边决定将旧房拆除,重建一幢商务办公大楼。所以也有人称此楼为"麦边大楼"。1917年,此楼除部分为麦边洋行自己使用外,大部分租给了亚细亚火油公司,并允许其在大楼的正门挂上"亚细亚"公司的标志。由于"亚细亚"是垄断中国石油制品的大公司,火油又是用途广泛的生活用品,人们印象很深,由此"麦边大楼"的称呼渐渐被"亚细亚大楼"所替代。

  亚细亚大楼建成于1916年,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占地面积1739平方米,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外观兼有古典样式和新古典主义格调,也有人称此为折中主义风格。正立面呈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正门有4根爱奥尼克立柱,左右各2根,内门又有2根小的立柱,左右各1根。门楣则以变形的巴洛克涡旋形图案作装饰,造成一种华丽、富贵的气派。东、南立面均为横竖三段格式。外墙的1、2层用花岗石面砖砌成,形成基坐;3至5层凹进部分为内阳台,并围有半园形铁栏;6、7层又有爱奥尼克立柱。大楼的平面呈回字形,中有天井。各层外侧为办公室,大开间,木地板,内侧为走廊,窗高2米,十分明亮。过道均用白瓷砖贴面,地面用马赛克铺成。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由原来的7层增至8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亚细亚大楼被日军占领,公司英籍人员多数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公司复业,并将华南、华北公司合并,经营业绩超过战前。1950年,亚细亚大楼由华东石油公司接管。1959年,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上海市丝绸公司迁入办公。1996年,外滩房屋置换,这幢大楼成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该楼于1989年被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风格:民国5年(1916年)大楼建成。它是继上海总会之后另一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它的成功设计和营造,对以后外滩近代建筑向更高层次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大楼是一座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外观采用巴洛克风格辅以爱奥尼克柱式,巴洛克风格用曲面、曲线、断折、疏密等多种手法,突出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讲究视觉效果,使建筑外貌雄奇华丽。大楼的大门直竖4根大立柱,门廊旁又有2根小立柱,使视觉产生纵深感,门券是拱形结构,采用半突圆浮雕花纹,使大门外形线条富于变化。门楣上是巴洛克式断山花雕塑,3~5层有巴洛克廊式阳台,大楼东南面的墙角做成凹弧形,给建筑增加了立体效果和旋涡形变化。建筑物平面呈回字形,使大楼犹如井壁,每层楼面外侧四面为办公室,内侧为宽敞走廊,安有2米高钢窗采光通风,使空气对流畅通光线明亮,这种回字形结构,是外滩建筑中仅见的。该楼初建时共7层,民国28年加盖1层。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圈主招募ING
Ctrl+Enter快捷提交
分享评论到: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

Texte alterna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