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式独立设计的独立性,设计师们最有发言权。因为要保持自己设计风格,又要发展品牌,这条路可不那么好走。说白了,就是做设计师容易,做企业家挺难,做能管理企业的设计师就更难。独立设计师们的勇气是值得敬佩的,毕竟要坚持梦想不是那么容易。好在有“前人”为“后人”铺垫了一条试探之路。
我们很乐意与设计师们分享“传承”这个概念,作为我们理解为什么需要中国式独立设计的理由。就好像Coco Chanel创造的不只是香奈儿的传奇历史,她也让全世界的人们认识了时尚法国。将简单的设计赋予复杂的民族情怀,他们呈现的不单是设计,还有民族和国家。我们认为,中国设计师们可以将文化传承最大化,在更大的舞台展现。
延续传承的话题,我们都认同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中国设计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用中国元素来体现各自对传承精神的理解。虽然出发点相同,但每个设计师的表现方式却各异,这或许要归功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我们要思考的是,中国元素该怎么用才不是复制粘贴?当这种博大精深被翻来覆去的用尽了之后,还能留点什么给后人?风格是设计师被人记住的标志,如果风格也随着每一次的元素使用不同而改变,试问你怎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的风格。所以我们是否还要思考,怎样在保持风格的基础上把握中国元素的运用。
说未来有点远,但未来总在不远处。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现在忧的是,当中国独立设计还在摸索试探阶段,独立设计师及其作品被大众认可接受的程度不高,设计师们是该向现实低头,向大众、向市场妥协?还是继续撑下去,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甘于为小众服务就好?有人评价中国的时装周只是媒体和设计师的小型私人派对,难以形成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但这又怎样呢?至少我们看到一些设计师走出来,一些优秀的作品冒出来,被认识、被评价、被期待。诚如设计师所说,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买手的关注,毕竟高端时尚就是针对小众人群,大众的焦点容易聚也容易散,满足一时谈资罢了。设计师们憧憬的未来,是在我国本土也能出来一些像Coco Chanel, karl Lagerfeld, Tom Ford一般的人物及本土成长起来的国际大牌。谁能保证以后的他们不会是将来的国际大师呢?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吧。
武学凯:对别人有价值,对社会有价值,有商业价值,有影响力。 |
吉承:希望5年以后我吃得香睡得好,而且特别的瘦! |
蒋翎:成功不是某一天的来临,成功是在坚持的时候的过程。 |
陆坤:希望一直可以坚持下去! |
统筹:刘昂 拍摄:聂酉晟 邱丽 制作:聂酉晟 邱丽 |
版权声明:本专题设计、及部分图文归属搜狐上海频道及相应作者;版权所有,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