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上海

重回上海1930年代

多伦路现在是上海的“文化名人街”,这条街上曾同时住过鲁迅、叶圣陶等诸多文化名人。里弄深处的老建筑流转着1930年代风情,湿润的空气氤氲着怀旧的味道。

沪上明星店地图

在上海这个时尚大都市,与明星共进晚餐、共邀明月,这是不错的过节方式哦!…[详细]

多伦路
诉说上海滩动人传说

  多伦路位于上海虹口区,原名窦乐安路(Darroch Road),以曾受到清朝光绪帝接见的英国传教士窦乐安命名。多伦路是值得慢慢逛的地方。它以旧容新貌贯串过去与未来,诉说着上海滩种种动人的传说。

  多伦路,南邻四川北路商业闹区,北傍鲁迅公园、虹口足球场,背靠内环高架、明珠轻轨线。小街短而窄,街路曲且幽。多伦路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详细]

侧面展示上海规迹和文化缩影

一个多世纪来,上海走过了从开埠时期的沙船渔村到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直至形成今日东方大都市的沧桑历程,多伦路及其周边地区从一个侧面集中地展示了这个历程的规迹和文化缩影,真可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详细]

多伦路成露天博物馆

其间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的文学活动,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文学地位,而名闻遐迩的公啡咖啡馆、鸿德堂,而孔公馆、白公馆、汤公馆更使多伦路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详细]

跳动着的“民族魂”脉博

多伦路上走一走,你似乎还能聆听到这里曾经激荡文坛的震耳惊雷;多伦路上走一走,你仿佛还能感受到这里曾经强劲跳动的“民族魂”脉博;多伦路上走一走,你依稀还能呼吸到这里厚积薄发的中国近现代文化的沁人气息。[详细]

特色的建筑风貌与文化氛围

位于多伦路145号的左联纪念馆在1998年多伦路改建时为“文化名人街”,开发后的多伦路主要以文化景观来带动文化经营网点的形成。文化景观主要是多伦路文化街沿线的具有特色的建筑风貌与文化氛围的凸现。[详细]

 

 从四川北路同心路下车,抬头可见有点像石库门似的一座宏伟的街坊,“海上旧里”、“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引人瞩目,让人心动。一路上边走边参观,不下三十几个景点:钱币馆、山根会所、红木馆、日本茶艺馆、陈大朴艺术馆、旅游礼品馆、藏书票馆、民间藏馆、瓷器收藏馆、东方一绝、三百砚斋、名人展馆、夕拾钟楼、钱庄、大理石艺术馆、画廊、西安艺术品店、内山书店、水晶工艺品、苏韵阁、围棋馆、老电影咖啡馆、公啡咖啡馆、恒丰茶庄、名人茶艺馆、良友画廊名人墙、古陶瓷收藏馆、龙珠轩、集报馆等等。[详细]

值得一提的是左联纪念馆。它在多伦路145号,占地面积684平方米。坐北朝南西式三层砖木结构花园洋房,室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物。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大会在多伦路201弄2号的中华艺术大学里召开,标志着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详细]

聚集优秀建筑

就因为这条小街不同寻常,集中了许多文化名人的纪念地和许多优秀建筑,区政府投资改造成了现今闻名中外的文化名人街。

风格各异 目不暇接

漫步在这条550米的小街上,鳞次栉比、风格各异的优秀建筑,栩栩如生的名人雕塑,让人目不暇接。

孔公馆

  进入多伦路,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建造于1924年的250号“孔公馆”,抗战胜利后曾作孔祥熙寓所。这座建筑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券柱形式与阿拉伯纹案雕刻,彩色贴面组合的单元式构图成为它最显著的特征。

白崇禧公馆

  位于多伦路210号,这左小楼是上世纪20年代,广东李氏兄弟建造了这座法国新古典主义样式的建筑。抗战胜利后,白崇禧曾在这里居住。目前,这里已经作为411医院康复理疗医学中心。如今,白公馆整个平面成凸字形,四根白色的巨柱为变形的科林斯式,白色巨柱雕刻精致。

景云里

  上世纪初期建造的砖木结构的老式石库门楼房群,曾被称为“上海第一里”,也曾是20年代上海总工会所在地。走进弄堂,可以看到在门口拣菜的老人和洗马桶的妇女,生活一如平常。然而,当你细看门牌,会发现不少门牌旁的纪念牌:11号住过茅盾、冯雪峰、叶圣陶,23号住过柔石……还有鲁迅。景云里的居民对于那段历史都非常自豪。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旧址

  深藏在一条弄堂里,“左联”的成立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培养出大批文学青年投身革命之中。阿英的《夜航集》、茅盾的《子夜》、鲁迅作序的《丰收》……从1930年到1936年,7年不到的时间,480多个盟员、上百部作品,显示出了“左联”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分量。

  •   上海这座中国现代化的城市,时时可觅到历史的痕迹。而多
  • 伦路就是被冠以“上海文化名人一条街”的景点。对于这条街我
  • 已经仰慕已久,2004年9月25日,我终于得空,便独自而来徜徉一
  • 番。原名窦乐安路的多伦路是坐落在上海虹口区的一条小街。以
  • 它为圆心的周边地区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却是个藏龙卧虎之地,是
  • 个演出过许多被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的舞台。
  •   我细细地看每一块展览板,每一段介绍,每一个作家的出版
  • 遗物。一个作家这样说:“三十年代是个腥风血雨的年
  • 代,但是也是个文化辉煌的年代。尽管当权者飞扬跋扈,
  • 但是文人斗士却机智潇洒,硕果累累。动荡的时代,并未
  • 阻止他们高华深远的文思,如歌般动人的言辞和字句,已
  • 经镌刻在本民族记忆的深处。
  •  
  •           ———《徜徉在多伦路》文/娴雅